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4606.“还有西缅,利未,犹大,以萨迦,西布伦”表这些的本质特征,也就是说,外在神性良善与真理的本质特征。这从这些儿子各自的代表清楚可知,即:“西缅”在至高意义上是指天意或主的旨意(Providence,暂译),在内在意义上是指意愿中的信,在外在意义上是指顺从(参看3869-3872节);“利未”在至高意义上是指爱与怜悯,在内在意义上是指仁爱或属灵之爱,在外在意义上是指联结(3875, 3877节);“犹大”在至高意义上是指主之爱的神性,在内在意义上是指主的属天国度,在外在意义上是指属天教会所拥有的出自圣言的教义(3881节);“以萨迦”在至高意义上是指与真理结合的神性良善和与良善结合的真理,在内在意义上是指天上的婚姻之爱,在外在意义上是指相爱(3956, 3957节);“西布伦”在至高意义上是指主的神性本身和祂的神性人身,在内在意义上是指天上的婚姻,在外在意义上是指婚姻之爱(3960, 3961节)。这些就是在主的外在神性良善与真理里面的本质特征;但除了居于天堂之光的人外,没有人能解释得了这些各自如何存在于他们里面。因为这些事物在这光里面看似在乌陵与土明中通过光与火的闪烁所给出的答复,并从主所给出的答复中被觉察到。事实上,乌陵与土明含有与以色列十二支派相应的十二样宝石。
9196.“不可苦待寄居的,也不可欺压他”表那些想要在信之真理和良善上接受教导的人必不受教义虚假或生活邪恶的侵扰。这从“寄居的”、“不可苦待”和“欺压”的含义清楚可知:“寄居的”是指想要在教会的事物上,因而在信之真理和良善上接受教导,并且接受它们,照之生活的人(参看1463, 8007, 8013节),“寄居的”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是因为“寄居”表示接受教导,以及生活(2025, 3672, 6095节);“不可苦待”当论及那些想要在信之真理和良善上接受教导的人时,是指不可用信之虚假进行侵扰;“欺压”当同样论及这些人时,是指不可用生活的邪恶进行侵扰。因为那些用虚假侵扰这些人的人就是苦待他们,而那些用邪恶侵扰他们的人就是欺压他们。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